發電機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的故障都有哪些?
一、發電機中性線對地有異常電壓
1:正常情況下,由于受高次諧波的影響或制造工藝等原因造成各磁及下的氣隙不均、磁勢不等而出現了很低的電壓,若電壓是保持在一到數伏的話,一般不會有危險,此時不需要處理。
2:發電機繞組有短路或對地絕緣不良,從而可能導致電設備及發電機的性能變壞,變得容易發熱,這時應及時檢修,以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3:空載時中性線對地無電壓,而有負荷時又出現了電壓,這是由于三相不平衡引起的,應調整成三相負荷使其基本平衡。
二、發電機電流過大
1:負荷過大,此時應減輕負荷。
2:輸電線路發生相間短路或接地故障,應對線路進行檢修,故障排除后即可恢復正常。
三、發電機端電壓過高
1:與電網并列的發電機電網電壓過高,此時應適當地降低并列的發電機的電壓。
2:勵磁裝置的故障引起過勵磁,這時候應及時檢修勵磁裝置。
四、功率不足
由于勵磁裝置電壓源復勵補償不足,不能提供電樞反應所需要的勵磁電流,使得發電機的端電壓低于電網電壓,以至于送不出額定無功功率,這時候應采取下列措施:
1:在發電機與勵磁電抗器之間接入一臺三相調壓器,以提高發電機端電壓,使勵磁裝置的磁勢逐漸變大。
2:改變勵磁裝置電壓磁通勢與發電機端電壓的相位,使合成總磁通勢變大,可在電抗器每相繞組兩端并聯數千歐、10W的電阻。
3:減小變阻器的阻值,使發電機的勵磁電流變大。
五、定子繞組絕緣擊穿、短路
1:定子繞組受潮。對于長期停用或經過較長時間檢修的發電機在投入運行前應先測量其絕緣電阻,不合格者將不允許投入運行。受潮的發電機要進行烘干處理。
2:繞組本身有缺陷或檢修工藝不當會造成繞組絕緣擊穿或機械損傷。我們應該按照規定的絕緣等級去選擇絕緣材料,嵌裝繞組及浸漆干燥等過程要嚴格地按照工藝要求來進行。
3:繞組過熱。絕緣過熱后會使得絕緣性能降低,有時在高溫條件下會很快造成絕緣擊穿。此時應加強日常的巡視檢查,防止發電機各部分因過熱而損壞繞組絕緣。
4:絕緣老化。一般的發電機能正常運行的時間為15~20年以上,其繞組絕緣老化,電氣性能發生變化,甚至使得其絕緣擊穿。要做好發電機的檢修及預防性試驗,若發現絕緣不合格,應及時將有缺陷的繞組進行絕緣處理或者直接更換繞組,以延長發電機的使用壽命。
5:發電機內部進入金屬異物。在檢修發電機后切勿將金屬物件、零件或工具遺落到定子膛中;要綁緊轉子的綁扎線,緊固好端部的零件,以防止因發生離心力作用而出現松脫的現象。
6:過大電壓擊穿
①線路遭受雷擊,而防雷保護不完善。應完善相關的防雷保護設施。
②誤操作,如:在空載時將發電機地電壓升得過高。所以我們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對發電機進行升壓,防止出現誤操作的現象。
③發電機內部過電壓,包括操作過電壓、弧光接地過電壓和諧振過電壓等,所以應加強繞組絕緣的預防性試驗,以及時發現和消除定子繞組絕緣中依然存在的缺陷。
六、定子鐵芯松馳
由于制造裝配不當,鐵芯沒有緊固好。如果是整個鐵芯松馳的話,對于小型發電機可用兩塊不大于定子繞組端部內徑的鐵板,穿上雙頭螺栓,收緊鐵芯。待恢復原形后再將原來的鐵芯夾緊螺栓。如果是局部鐵芯松弛的話,可先在松弛片間涂刷硅鋼片漆,再在松弛部分打入硬質絕緣材料即可。
七、鐵芯片間短路
1:鐵芯疊片松弛,當發電機運轉時鐵芯因產生了振動而損壞絕緣;鐵芯片的個別地方絕緣受損傷或鐵芯局部過熱,使絕緣老化,就按照原計劃條中的方法來進行處理。
2:鐵芯片邊緣有毛刺或檢修時受機械損傷。應用細銼刀先除去毛刺,再修整損傷處后清潔表面,然后涂上一層硅鋼片漆。
3:有焊錫或銅粒短接鐵芯,應刮除或者鑿除金屬熔接的焊點,處理好其表面。
4:繞組發生弧光短路也可能會造成鐵芯短路的現象,此時應先將燒損的部分用鑿子清除后,處理好其表面。
八、發電機失去剩磁,起動時不能發電
1:停機后經常失去剩磁,是由于勵磁機磁及所用的材料接近于軟鋼,剩磁比較少。當停機后勵磁繞組沒有電流時磁場就會消失了,應備有蓄電池,在發電前應先進行充磁。
2:發電機的磁及失去磁性,應在繞組中通入比額定電流大一些的直流電流(時間很短)進行充磁,即可恢復足夠的剩磁。
九、自動勵磁裝置的勵磁電抗器溫度過高
1:電抗器線圈局部短路,應檢修電抗器。
2:電抗器磁路的氣隙過大時應調整磁路的氣隙。
十、發電機起動后,電壓升不起來
1:勵磁回路斷線,使電壓升不起來。此時應檢查勵磁回路有無發生斷線現象,接觸是否是良好的。
2:剩磁消失,如果勵磁機的電壓表無批示說明剩磁消失了,應對勵磁機充磁。
3:勵磁機的磁場線圈及性接反,應將它的正負連接線對換。
4:在發電機檢修中做某些試驗時誤把磁場線圈通以反向直流電,導致剩磁消失或反向,應重新進行充磁。